村网通总站 张刘庄村 140017.nync.com 欢迎您!
基层科普是我国科普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开展基层科普工作对于满足公众科技需求、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以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我国基层科普现状如何?日前,中国科普研究所对农村科普和社区科普现状进行了调研。本期,我们邀请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赵立新、朱洪启、胡俊平介绍调研成果。
近年来,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进社区活动,受到群众欢迎。
农村科普:科普队伍不断壮大,场所和设施不断完善,贴近农民需求
农村科普人员队伍不断壮大。2014年全国共有农村科普人员71.97万人,占全国科普人员总数的35.77%。其中,农村科普专职人员8.48万人,兼职人员63.49万人。
农村科普场所和设施不断完善。2014年我国共有农村科普活动场地41.57万个。科普大篷车被形象地称为“流动的科技馆”,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统计年鉴—2015,2014年科普大篷车下乡次数为22434次,行驶里程达到568万公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农村科普场所和设施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截至2015年12月底,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已建成45万个,使用次数超过1.5亿次。微信等传播新手段也成为农村科普的得力助手,如黑龙江省科协与省广播电视台共同打造的“龙江科普惠农云服务”平台。山西省科协首推的“乡村e站”是农村科普O2O综合服务体。
农村科普活动贴近农民需求,取得实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突出“实用”特色,展现职业化态势;在三农发展新形势下,通过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效果明显。教育部、人社部分别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培训工程或计划。科技下乡也是农村科普的主要形式,如中宣部等部委联合开展的“三下乡”“科技列车”等活动,中国科协开展的“科技致富能手科技下乡”系列活动。中国科协、财政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积极发挥榜样示范的引领作用。截至2015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了13872个(名)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农村专业技术协会7056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140个,少数民族工作队60个,农村科普带头人3616个,奖补资金累计22.5亿元。中国科协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对于推动当地农村科普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部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探索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
社区科普: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场所和设施不断完善,活动形式不断创新
为了引导、促进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我国先后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包括《科普法》《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社区科普建设目标。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专门增加了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为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2013年6月,中国科协印发《关于加强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对新形势下的社区科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到2020年,社区科普服务能力能够满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为加强社区科普建设,中国科协于2012年4月组织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开展“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项目。
经过不断探索,社区科普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形成开放性组织体系;科普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府主导与民间参与相结合,形成了良好的社区科普工作组织架构。在我国,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科普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街道办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或资助,而相关政府机构,如科技局、环保局等政府部门,有时会在社区开展或资助开展一些科普工作。另外,社会组织也是社区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涉足社区科普的社会组织目前数量有限,主要是科协组织涉足社区科普较多。社区科普人员以社区科普工作者兼职为主,同时,一些社区广泛发动社区内有时间、有能力、有精力、有意愿的社区居民,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协助开展社区科普工作;也有些社区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尤其是附近的大学的志愿者,进社区开展科普服务。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街道科协(社区科协)11179个,个人会员达67万人,使得社区科普的开展有了力量的推动。
社区科普场所和设施不断完善。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对社区科普工作较为重视,社区科普场所较为完备。社区科普场所集休闲、教育、科普、文化宣传的功能为一体,同时也具有装饰和美化社区环境的功能。近几年,随着科普信息化的发展,我国一些社区已配有科普电子宣传屏,微信、微博等在社区科普中也开始得到应用,线上社区科普场所正逐步发展。科普信息化的发展浪潮在社区科普中也逐步得到显现。
社区科普活动形式不断创新。传统的社区科普形式,如科普报告、科普展览等,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居民对新形式的科普活动有着强烈的需求,科普活动的形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社区科普工作现阶段重点关注对象多为老年人和青少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社区科普也在经历着由知识学习型、资源提供型等静态的社区科普向着互动型、参与型演变,公众参与科学成了社区科普发展的大趋势,社区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和经常化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促使人们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问题和对策
基层科普发展相对缓慢,还不能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科普的要求,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注入的科技文化活力还不足。
从农村科普的实践中看,有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较低的农民科学素质水平加大了开展农村科普的难度。据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民科学素质水平仅由2007年的0.97%增长为2015年的1.7%;农村居民科学素质水平从2010年的1.83%提高到2.43%,远低于全体公民科学素质的平均水平6.20%。这需要进一步促进基层科普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公平普惠,创造更有利于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条件和氛围。其次,农村科普的内容与农民的实际需求有差距。农民在地域或行业中的流动性大,职业技能需求更为多样化,这对农村科普的内容安排、培训时间和形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社区科普工作看,在以下一些方面亟须进行改革创新:首先,社区定位模糊,科普工作边缘化状况凸显;其次,社区科普工作行政化现象突出、公众对科普工作评价不一;最后,社区科普资源不足,仅靠政府投入而未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鉴于此,我们建议未来我国基层科普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进行建设:第一,建立健全基层科普组织体系,完善明晰基层科普工作目标,重点关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第二,重视推动基层科普工作与网络信息化相结合,提倡区域科普资源共享;第三,加大对基层科普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体系,提倡众筹众包;第四,基层科普工作服务对象应尽力做到公平普惠,反馈评价体系亟待加强,约束保障制度需落实到地。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